用户 密码
 
 

 

> 最新通知

> 国际国内科学新闻

> 文化建设

 
 
新闻中心 > 最新通知 > 正文 < 返回
人脐静脉内皮细胞(HUVEC)能养吗?好养吗?怎么养?
阅读:54次 | 来源:医学科研小坑 | 2025/8/18 10:59:59

1 实验原理


人脐静脉内皮细胞(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,HUVEC),是从脐带静脉中分离出来的原代细胞。这种细胞是研究内皮细胞的模型系统,研究相关的低氧、炎症、氧化应激、感染反应以及正常和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等应用。

2 实验材料


  • 耗材T25培养瓶、无菌离心管、移液管、冻存管、吸头

  • 试剂完全培养基及补体成分、0.05% 胰酶-EDTA、FBSPBS缓冲液、DMSO

  • 设备水浴锅、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、离心机、培养箱、显微镜

 

2. 操作步骤

(1) 弃培养基:吸净旧培养基,用37℃预热的 PBS 轻轻洗涤 3 次(去除血清和代谢废物)。

(2) 消化细胞:加入适量 0.05% 胰酶 - EDTA(覆盖瓶底即可),37℃孵育 1~2 分钟,显微镜下观察至细胞变圆、少量脱落(注:避免消化过度,HUVEC 对胰酶敏感,超过 3 分钟易损伤细胞膜;若细胞难消化,可改用 含 0.25% 胰酶 + 0.02% EDTA 的消化液,并缩短时间。)

(3) 终止消化:立即加入等量含血清的培养基(血清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中和胰酶),用移液管轻柔吹打瓶底,使细胞完全脱落(吹打时避免产生气泡,减少机械损伤)。

(4) 离心收集: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离心管,120×g 离心 5 分钟,弃上清。

(5) 分瓶培养: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,按 1:2~1:3 比例传代(原代细胞建议 1:2,传代后密度不低于 5×10³ cells/cm²)。轻轻混匀后接种至新的包被培养瓶,补加培养基至合适体积(如 T25 瓶加 5 mL)。


3. 注意事项:

  • 吹打技巧:使用宽口移液管(或剪去枪头尖端),沿瓶壁缓慢吹打,避免垂直吹打导致细胞损伤。

  • 传代密度:密度过低会导致细胞凋亡,可添加 10 ng/mL VEGF 促进低密度下的存活。

 

3.3 细胞冻存

1. 冻存时机选取 对数生长期细胞(汇合度 70%左右,状态健康、无污染),避免使用老化或高代次细胞(>10 代)。


2. 冻存液配制

  • 经典配方:90% FBS + 10% DMSO(适合短期保存)。

  • 优化配方:55% 基础培养基 + 40% FBS + 5% DMSO(减少血清用量,适用于珍贵细胞)。

  • 注意:DMSO 需选用细胞级(无热源),提前预冷至 4℃(DMSO 是最常用的冷冻保护剂,但其毒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)。


3. 操作步骤

(1) 消化收集细胞:按传代步骤消化细胞,离心后用 PBS 洗 1 次(去除血清中的杂质)。

(2) 调整密度:用冻存液重悬细胞,调整浓度至 5×10⁶ cells/mL左右(密度过低易冻死,过高易结块)。

(3) 分装与标记:将细胞悬液分装至冻存管,标记细胞名称、代次、冻存日期及操作者信息。

(4) 梯度冻存:4℃放置 30 分钟 → -20℃放置 1 小时 → -80℃过夜 → 转入液氮罐长期保存(或使用程序降温盒直接放入 - 80℃)。


4. 注意事项

  • 冻存管检查:使用前确认冻存管密封性,避免液氮渗入导致复苏时爆炸。

  • 复苏验证:冻存后随机抽取一管复苏,检测细胞存活率(台盼蓝染色应 > 90%)。

 

 

日常维护


1. 培养基更换

  • 原代细胞:隔天换液(培养 48 小时后首次换液,之后每 2 天一次)。

  • 传代细胞:根据密度调整,通常每 2 天换液,若培养基变黄(pH 下降)需及时更换。

  • 操作:轻轻吸净旧培养基,沿瓶壁缓慢加入预热的新鲜培养基(避免冲散细胞)。

 

2. 显微镜每日观察

  • 形态:正常 HUVEC 呈铺路石样或短梭形,边界清晰,无空泡或多核。

  • 密度:避免超过 90% 汇合度,及时传代防止老化。

  • 污染:观察培养基是否浑浊、有无漂浮物(细菌污染)或丝状物(真菌污染),发现污染立即丢弃。

 

3 实验步骤


3.1 细胞复苏

1. 准备工作:

  • 预配型完全培养基:EGM-2(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 - 2) ,含基础培养基及补体成分。

  • 使用方式:将基础培养基和补体成分混合后使用,最终血清浓度为2%(低血清培养可避免血清诱导的异常分化,保留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表达,也可根据具体实验需求调整血清浓度,选择无血清的培养基)

  • 注:补体成分含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hFGF-B)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、人表皮生长因子(hEGF)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(IGF-1)胎牛血清(FBS,最终浓度 2%)、氢化可的松、抗坏血酸等辅助成分、双抗(青霉素 / 链霉素)。

  • 提前预热培养基至 37℃,准备好无菌离心管、移液管。T25培养瓶用 0.1% 明胶或 1% 胶原包被(37℃孵育 30 分钟,使用前弃去包被液,用 PBS 洗 1 次)。


2. 解冻细胞: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,立即放入 37℃水浴(水面没过冻存管,但避免进水污染),轻轻晃动至完全融化(<1 分钟,避免冰晶形成损伤细胞)。


3. 清洗细胞:用 75% 酒精消毒冻存管表面,将细胞悬液转移至 15 mL 离心管,缓慢加入 5 mL 预温培养基,轻轻吹打混匀(稀释 DMSO 浓度)。120×g 离心 5 分钟,弃上清,避免残留 DMSO 抑制细胞活性。


4. 接种培养: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,按 1×10⁴~2×10⁴ cells/cm² 接种至包被好的T25培养瓶,轻轻晃动使细胞均匀分布。放入 37℃、5% CO₂培养箱,24 小时后更换培养基(去除未贴壁细胞和死细胞)。


5. 注意事项

  • 避免反复冻融:冻存管取出后需立即解冻,若一次未用完需丢弃,不可二次冻存。

  • 包被必要性:HUVEC 贴壁依赖细胞外基质,未包被会导致贴壁率低(尤其原代细胞)。

 

3.2 细胞传代

1. 传代时机

细胞汇合度达 80%~90%(铺路石样铺满瓶底,未出现重叠或管腔样结构),过度汇合会加速细胞老化。

2. 操作步骤

(1) 弃培养基:吸净旧培养基,用37℃预热的 PBS 轻轻洗涤 3 次(去除血清和代谢废物)。

(2) 消化细胞:加入适量 0.05% 胰酶 - EDTA(覆盖瓶底即可),37℃孵育 1~2 分钟,显微镜下观察至细胞变圆、少量脱落(注:避免消化过度,HUVEC 对胰酶敏感,超过 3 分钟易损伤细胞膜;若细胞难消化,可改用 含 0.25% 胰酶 + 0.02% EDTA 的消化液,并缩短时间。)

(3) 终止消化:立即加入等量含血清的培养基(血清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中和胰酶),用移液管轻柔吹打瓶底,使细胞完全脱落(吹打时避免产生气泡,减少机械损伤)。

(4) 离心收集: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离心管,120×g 离心 5 分钟,弃上清。

(5) 分瓶培养: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,按 1:2~1:3 比例传代(原代细胞建议 1:2,传代后密度不低于 5×10³ cells/cm²)。轻轻混匀后接种至新的包被培养瓶,补加培养基至合适体积(如 T25 瓶加 5 mL)。


3. 注意事项:

  • 吹打技巧:使用宽口移液管(或剪去枪头尖端),沿瓶壁缓慢吹打,避免垂直吹打导致细胞损伤。

  • 传代密度:密度过低会导致细胞凋亡,可添加 10 ng/mL VEGF 促进低密度下的存活。

 

3.3 细胞冻存

1. 冻存时机选取 对数生长期细胞(汇合度 70%左右,状态健康、无污染),避免使用老化或高代次细胞(>10 代)。


2. 冻存液配制

  • 经典配方:90% FBS + 10% DMSO(适合短期保存)。

  • 优化配方:55% 基础培养基 + 40% FBS + 5% DMSO(减少血清用量,适用于珍贵细胞)。

  • 注意:DMSO 需选用细胞级(无热源),提前预冷至 4℃(DMSO 是最常用的冷冻保护剂,但其毒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)。


3. 操作步骤

(1) 消化收集细胞:按传代步骤消化细胞,离心后用 PBS 洗 1 次(去除血清中的杂质)。

(2) 调整密度:用冻存液重悬细胞,调整浓度至 5×10⁶ cells/mL左右(密度过低易冻死,过高易结块)。

(3) 分装与标记:将细胞悬液分装至冻存管,标记细胞名称、代次、冻存日期及操作者信息。

(4) 梯度冻存:4℃放置 30 分钟 → -20℃放置 1 小时 → -80℃过夜 → 转入液氮罐长期保存(或使用程序降温盒直接放入 - 80℃)。


4. 注意事项

  • 冻存管检查:使用前确认冻存管密封性,避免液氮渗入导致复苏时爆炸。

  • 复苏验证:冻存后随机抽取一管复苏,检测细胞存活率(台盼蓝染色应 > 90%)。

 

 

日常维护


1. 培养基更换

  • 原代细胞:隔天换液(培养 48 小时后首次换液,之后每 2 天一次)。

  • 传代细胞:根据密度调整,通常每 2 天换液,若培养基变黄(pH 下降)需及时更换。

  • 操作:轻轻吸净旧培养基,沿瓶壁缓慢加入预热的新鲜培养基(避免冲散细胞)。

 

2. 显微镜每日观察

  • 形态:正常 HUVEC 呈铺路石样或短梭形,边界清晰,无空泡或多核。

  • 密度:避免超过 90% 汇合度,及时传代防止老化。

  • 污染:观察培养基是否浑浊、有无漂浮物(细菌污染)或丝状物(真菌污染),发现污染立即丢弃。




 

 
上一篇: 如何做出符合顶级期刊要求的WB实验!
下一篇: 在进行药物干预时应该用无血清培养基还是含血清培养基?
 
↑TOP < 返回
 
 
 
 
 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
Copyright @ 2021 . Research Center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, All Rights Reserved
蜀ICP备150287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