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 WB 实验的小伙伴,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跑胶、转膜、孵育抗体一套流程走下来,结果胶片上的条带却 “惨不忍睹”—该有的条带没出现,不该有的杂带倒来了一堆,或者条带模糊得像被揉过的纸。这很可能是蛋白降解在搞鬼!今天就来聊聊蛋白降解在 WB 中的具体表现,帮你快速识别这个 “隐形杀手”。
一、条带位置 “跑偏”,出现低分子量杂带
正常情况下,目标蛋白会在预期分子量位置出现清晰的主条带。但如果蛋白发生降解,你会发现:
二、条带弥散、拖尾,像被 “化开” 的颜料
蛋白降解后,片段大小不一,且可能带有不同电荷,跑胶时就会出现:
三、非特异性条带增多,背景 “脏得离谱”
如果蛋白降解严重,还可能:
四、内参蛋白也 “遭殃”,排除样本制备问题
内参蛋白(如 β-actin、GAPDH)通常表达稳定,分子量较小且不易降解,常被用作实验对照。但如果:
五、信号强度忽高忽低,重复性差
同一批样本,甚至同一样本的重复孔,条带强度差异很大:
有的孔条带清晰,有的孔却几乎看不到主条带,只剩杂带。
这可能是降解过程不均匀导致的 ——样本中蛋白酶活性不稳定,部分区域的蛋白降解更彻底,部分区域还保留完整,最终信号呈现 “随机波动”。
那如何快速判断是否是蛋白降解呢?
1.对比阳性对照:如果已知的阳性样本(如标准品)条带正常,而你的样本出现上述问题,大概率是样本降解。
2.检查实验流程:是否忘记加蛋白酶抑制剂?样本是否反复冻融?裂解时是否在冰上操作?这些都是蛋白降解的常见诱因。
蛋白降解就像 WB 实验的 “隐形炸弹”,早发现才能早补救。记住这些典型表现,下次遇到条带异常时,不妨先排查是否是降解在捣乱,毕竟,干净的条带才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呀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