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 密码
 
 

 

> 最新通知

> 国际国内科学新闻

> 文化建设

 
 
新闻中心 > 最新通知 > 正文 < 返回
常说的CD marker 是什么?
阅读:335次 | 来源:硕博实验中心 | 2022/6/13 10:08:29

白细胞分化抗原(leukocytedifferentiation antigen,LDA)


白细胞分化抗原(leukocytedifferentiation antigen,LDA)白细胞分化抗原:是白细胞(还包括血小板、血管内皮细胞等)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(lineage)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,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。它们大都是穿膜的蛋白或糖蛋白,含胞膜外区、穿膜区和胞浆区。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外,还表达在红系和巨核细胞/血小板谱系;分布于非造血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、成纤维细胞、上皮细胞、神经内分泌细胞等。


CD的概念


CD分子(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)应用以单克隆抗体(McAb)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方法,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、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,统称CD。所鉴定的同一LDA 归为同一分化群(CD),即以CD代替以往的命名。人CD编号已从1-370左右。可大致分为14组。CD即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。

自1992年至今先后举行了8次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(HLDA8),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膜分子加以统一命名,统称为CD 抗原。

利用几种CD分子的组合通常可以对淋巴细胞进行较为准确的分类。


CD的基本结构


1.膜外区结构:具有相同结构域的一类分子可组成超家族(SF)。共有IgSF、TNFSF、TNFRSF、CCP等十几种结构域。

2. 跨膜区结构:根据singer分类法可分为Ⅰ~Ⅵ型。

3. 胞浆区结构:共有四种,①蛋白酪氨酸激酶 (PTK)结构域;②蛋白酪氨酸磷酸酶(PTP) 结构域;③死亡结构域(DD);④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(抑制)基序(ITAM or ITIM)。


图片


Ⅰ型:一次跨膜,N端在胞外。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(IgSF)。

Ⅱ型:一次跨膜,N端在胞内。如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(TNFSF)。

Ⅲ型:多次跨膜(2~7次),N端在胞外。如TM4SF、STRSF。

Ⅳ型:由多个亚单位组成的跨膜通道。

Ⅴ型:多肽链以糖基磷脂酰肌醇(GPI)连于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中。如CD16、CD55、CD58分子等。

Ⅵ型:多肽链一端以GPI连于胞浆膜,另一端是一次或多次跨膜。


CD分子的功能


参与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,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,自身的活化、增殖和分化,免疫效应功能的发挥等过程;

参与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;

参与炎症反应;

参与细胞的迁移,如肿瘤细胞的转移等。


常见标记CD分子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
 

 
上一篇: 收藏版 | 一文读懂基因沉默(RNAi)相关实验研究
下一篇: 免疫荧光最全攻略:从protocol到问题解决方案汇总
 
↑TOP < 返回
 
 
 
 
 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
Copyright @ 2021 . Research Center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, All Rights Reserved
蜀ICP备15028774号